脂肪肝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控制體重、戒酒和定期監測等方式調養。脂肪肝通常由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肥胖、酒精攝入和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
調整飲食結構是改善脂肪肝的基礎措施。減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攝入,增加膳食纖維比例,建議選擇燕麥、糙米等全谷物,搭配西蘭花、菠菜等深色蔬菜。適量補充優質蛋白質,如魚類、豆制品,避免動物內臟和肥肉。
規律運動能有效促進肝臟脂肪代謝。每周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運動時心率維持在220-年齡×60%-70%范圍。阻抗訓練每周2-3次,可選擇深蹲、平板支撐等動作,但需避免過度疲勞。
體重管理對超重患者尤為重要。通過飲食和運動將體重控制在BMI 18.5-23.9范圍,減重速度建議每月2-4公斤。腰圍男性應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快速減重可能加重肝臟損傷,需避免極端節食。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必須嚴格戒酒。乙醇及其代謝產物可直接損傷肝細胞,每日酒精攝入超過40克即可能造成肝脂肪變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應限制飲酒,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合并代謝異常需針對性干預。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壓患者維持血壓低于140/90毫米汞柱。血脂異常者優先選擇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藥物,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輕度脂肪肝患者建議每6-12個月復查肝臟超聲和肝功能。中重度脂肪肝或轉氨酶持續升高者,需每3-6個月監測,必要時進行肝纖維化掃描評估。若出現乏力加重、黃疸或腹水等癥狀,應立即就醫排查肝硬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