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的診斷標準主要包括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腹腔穿刺液分析及病因學檢查。肝腹水是肝硬化等肝臟疾病常見的并發癥,需結合多項檢查結果綜合判斷。
1、體格檢查
醫生通過叩診和觸診可初步判斷腹腔內是否存在積液。典型表現為腹部膨隆、移動性濁音陽性及液波震顫。體格檢查簡便快捷,但無法區分腹水性質,需結合其他檢查進一步確認。
2、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是首選方法,可檢測出少量腹水并評估肝臟形態。CT或MRI能更精確顯示腹水量和腹腔臟器病變,有助于鑒別惡性腫瘤等病因。影像學檢查具有無創優勢,可重復進行。
3、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包括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及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測定。SAAG≥11g/L提示門靜脈高壓性腹水,是鑒別肝性腹水與其他類型腹水的重要指標。血常規可發現脾功能亢進表現。
4、腹腔穿刺液分析
穿刺液需進行常規、生化、細胞學及細菌培養檢查。漏出液與滲出液的鑒別對確定病因至關重要。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時中性粒細胞計數超過250個/mm3。腫瘤性腹水中可發現異型細胞。
5、病因學檢查
包括肝炎病毒標志物、自身免疫性肝病抗體、腫瘤標志物等檢測。對于不明原因腹水,可能需要進行肝活檢或腹腔鏡檢查。明確病因對制定治療方案具有決定性意義。
確診肝腹水后應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控制在2克以內。適當補充優質蛋白但避免過量,可選擇魚肉、雞蛋白等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來源。記錄每日尿量和體重變化,監測腹水消長情況。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等損害腎功能藥物。出現發熱、腹痛或意識改變需立即就醫。長期管理需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定期復查肝功能、電解質及腹部超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