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子宮脫垂可能出現下腹墜脹感、排尿困難、排便異常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子宮脫垂主要與盆底肌松弛、多次分娩、長期腹壓增高等因素有關,需根據脫垂程度選擇盆底康復訓練、子宮托或手術治療。
1、下腹墜脹感
子宮脫垂初期常表現為下腹部沉重或墜脹感,尤其在久站、咳嗽時加重。這與子宮韌帶和盆底組織支撐力下降有關,脫垂的子宮對盆腔產生牽拉刺激。輕度脫垂可通過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中重度需使用子宮托或手術修復。
2、排尿異常
子宮壓迫膀胱可能導致尿頻、尿急或排尿不盡感,嚴重時出現壓力性尿失禁。長期排尿困難可能引發尿路感染。建議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壓行為,合并尿失禁者可進行膀胱訓練,必要時采用尿道中段懸吊術等手術治療。
3、排便困難
直腸受壓會導致便秘、排便需手法輔助等癥狀。脫垂子宮可能改變直腸角度,影響糞便排出。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和定時排便習慣有助于改善,重度脫垂合并直腸膨出需行盆底重建手術。
4、陰道不適
子宮頸或子宮體脫出陰道口時,可能引起陰道壁摩擦潰瘍、分泌物增多。日常需保持會陰清潔干燥,避免騎跨動作。子宮托使用者需定期消毒更換,出現潰瘍應及時就醫處理。
5、生活質量下降
嚴重脫垂可能導致行動受限、社交回避等心理問題。III度以上脫垂建議行陰道封閉術或骶棘韌帶固定術,術后配合心理疏導。所有患者均應控制慢性咳嗽、便秘等誘因。
老年子宮脫垂患者應保持適度運動如游泳、瑜伽,避免久蹲和重體力勞動。飲食需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促進組織修復,每日飲水充足預防尿路感染。定期婦科檢查評估脫垂進展,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者需控制基礎疾病。選擇透氣的棉質內褲,排便時避免過度用力,咳嗽前可預先收縮盆底肌減少沖擊。保守治療無效或生活質量顯著受影響時,應及時考慮手術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