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側中耳乳突炎是指發生在右側乳突氣房及中耳黏膜的炎癥反應,多由急性中耳炎未徹底治愈遷延所致,主要癥狀包括耳后疼痛、聽力下降、耳道流膿等。該病可能由細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礙、免疫低下、解剖結構異常、既往中耳炎病史等因素引起。
1、細菌感染
化膿性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細菌經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后,可擴散至乳突氣房。患者會出現耳內搏動性疼痛,伴隨黃色膿性分泌物。需通過耳內鏡檢查確診,治療可選用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嚴重者需行乳突切開術引流。
2、咽鼓管功能障礙
腺樣體肥大或過敏性鼻炎導致咽鼓管通氣受阻,中耳負壓使黏膜血管滲透性增加,繼發乳突氣房積液。表現為耳悶脹感、自聽增強,兒童可能出現抓耳動作。鼻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噴霧可改善通氣,必要時需切除腺樣體。
3、免疫低下
糖尿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抵抗力下降,易發生真菌性或耐藥菌感染。除常規癥狀外,可能伴發熱、頭痛等全身反應。需進行膿液培養針對性用藥,兩性霉素B可用于真菌感染,同時需控制基礎疾病。
4、解剖結構異常
先天性乳突氣房發育不良或中耳畸形者,分泌物排出不暢易蓄積感染。CT檢查可見氣房分隔異常,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行乳突根治術清除病灶,術后需定期耳內鏡復查。
5、既往中耳炎病史
反復發作的急性中耳炎會導致乳突黏膜纖維化,形成慢性病灶。這類患者耳痛呈間歇性發作,鼓膜多存在穿孔。除抗感染治療外,鼓室成形術可修復聽力結構,預防復發需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應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時使用耳塞防止進水,避免用力擤鼻。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制品,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需臥床休息,耳后熱敷可緩解疼痛。出現高熱、劇烈頭痛或面癱等并發癥時須立即就醫,未經規范治療的乳突炎可能引發腦膜炎等嚴重顱內感染。建議每三個月復查純音測聽評估聽力恢復情況,游泳前使用專用耳塞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