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紅色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統結石、腎炎、食物或藥物色素、腫瘤等因素引起。紅色尿液在醫學上稱為血尿,需根據伴隨癥狀判斷具體原因,常見誘因有劇烈運動后毛細血管破裂、食用紅心火龍果等含天然色素的食物、服用利福平等藥物,病理性因素包括腎小球腎炎、膀胱癌等。
1、尿路感染
細菌侵入尿道或膀胱黏膜可能導致炎癥性出血,典型表現為排尿灼痛伴粉紅色尿液。大腸桿菌是最常見致病菌,女性因尿道較短更易發生。治療需使用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抗生素,同時增加飲水量沖刷尿道。
2、泌尿系統結石
腎結石移動劃傷輸尿管或膀胱黏膜時,會產生劇烈腰痛及肉眼血尿。草酸鈣結石占比最高,與高草酸飲食有關。直徑小于6毫米的結石可通過多飲水、服用坦索羅辛促進排出,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碎石。
3、腎炎
腎小球基底膜損傷會導致鏡下血尿,常見于鏈球菌感染后腎炎或IgA腎病。患者可能伴有晨起眼瞼浮腫、尿泡沫增多。治療需使用纈沙坦等降壓藥控制蛋白尿,嚴重者需激素沖擊治療。
4、食物藥物色素
紅心火龍果含甜菜紅素可使尿液呈玫紅色,利福平治療結核病時會使尿液呈橙紅色。這類色素尿通常無排尿不適,停止攝入后24小時內顏色恢復正常,無須特殊處理。
5、腫瘤
無痛性全程血尿需警惕膀胱癌或腎癌,腫瘤新生血管破裂出血常呈間歇性發作。吸煙是主要危險因素,診斷需進行膀胱鏡檢查和CT尿路成像,早期腫瘤可通過經尿道電切術治療。
發現紅色尿液應先回憶是否進食特殊食物或藥物,觀察是否伴隨尿頻尿痛、腰腹痛等癥狀。建議記錄尿液顏色變化時間及誘因,就診時攜帶尿液照片供醫生參考。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飲水量,避免長時間憋尿,40歲以上吸煙者應每年進行尿常規篩查。若血尿持續超過48小時或出現血塊,須立即到泌尿外科就診排查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