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預激綜合征可通過導管射頻消融術、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定期心電監測、外科手術等方式治療。心臟預激綜合征通常與先天性房室旁路異常、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電解質紊亂、遺傳因素等原因有關。
1、導管射頻消融術
導管射頻消融術是根治心臟預激綜合征的首選方法,通過導管釋放射頻能量阻斷異常傳導通路。該手術創傷小且成功率較高,適用于反復發作心動過速或存在猝死風險的患者。術后需監測心電圖并避免劇烈運動。
2、藥物治療
可遵醫囑使用普羅帕酮、胺碘酮、維拉帕米等抗心律失常藥物控制心動過速發作。藥物適用于消融術前過渡期或無法手術者,需注意藥物可能引起竇性心動過緩或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副作用。
3、生活方式調整
避免攝入咖啡因及酒精等興奮性物質,保持規律作息與情緒穩定。適度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競技性運動或突然用力。肥胖患者需控制體重以減輕心臟負荷。
4、定期心電監測
無癥狀患者需每半年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評估旁路傳導情況。發作性心悸患者應記錄癥狀發作時間與誘因,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合并器質性心臟病者需增加監測頻率。
5、外科手術
對于合并其他需開胸手術的心臟疾病患者,可同期實施外科旁路切斷術。該方式創傷較大且恢復期長,目前僅作為射頻消融失敗后的備選方案。
心臟預激綜合征患者日常需限制鈉鹽攝入,多食用富含鉀鎂的香蕉、菠菜等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及過度勞累,戒煙并控制基礎疾病。突發心悸時可嘗試valsalva動作終止發作,若持續超過20分鐘或伴暈厥需立即就醫。建議每3個月復查心臟超聲評估心功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