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宮內膜炎患者應避免同房,可通過抗生素治療、物理治療、調整生活習慣等方式控制炎癥。該疾病通常由細菌感染、宮腔操作、免疫力下降、經期衛生不良、鄰近器官炎癥擴散等原因引起。
1、禁止同房:
急性炎癥期性行為可能加重盆腔充血,導致病原體上行感染。患者需在癥狀完全消失且復查指標正常后恢復性生活,治療期間建議使用避孕套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2、抗生素治療:
頭孢曲松、甲硝唑、多西環素是常用抗菌藥物,需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淋球菌或衣原體感染需針對性用藥,伴有發熱者需靜脈給藥。治療周期通常持續10-14天。
3、物理干預:
下腹熱敷可緩解疼痛,紅外線照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禁止盆浴或陰道沖洗,避免破壞正常菌群屏障。疼痛劇烈時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
4、衛生管理:
每日更換純棉內褲并用沸水燙洗,經期每2小時更換衛生巾。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避免肛周細菌污染陰道。治療期間暫停使用衛生棉條和陰道潤滑劑。
5、病因控制:
可能與人工流產、宮腔鏡檢查等侵入性操作有關,通常表現為下腹墜痛、異常陰道流血等癥狀。合并輸卵管炎或盆腔腹膜炎時需住院治療,必要時行腹腔鏡探查。
患者應保持清淡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等食物,每日飲水2000ml以上。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避免騎自行車或深蹲等壓迫盆腔的動作。治療結束后需復查陰道分泌物常規及B超,確認子宮內膜完全修復前仍需避孕。配偶如有尿路感染癥狀需同步治療,防止反復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