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以過度情緒化和尋求關注為特征的心理障礙,屬于B類人格障礙。患者常表現出夸張的言行、易受暗示、情感膚淺且不穩定,并需要通過持續成為關注焦點來滿足心理需求。
表演型人格障礙的核心特征包括情緒表達夸張、易受他人影響、過度關注外貌吸引力、言語缺乏細節、自我戲劇化以及認為人際關系比實際更親密。這些行為通常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顯現,可能與社會文化對性別角色的期待、童年經歷中過度關注或情感忽視有關。
該障礙的診斷需由精神科醫生通過臨床訪談和標準化評估工具完成,需排除雙相情感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等其他精神疾病。診斷標準包括符合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中至少五項特征性表現,且癥狀導致顯著的社會或職業功能損害。
心理治療是主要干預手段,認知行為療法有助于識別和調整不適應的思維模式,心理動力學治療可探索潛在的情感沖突。團體治療能改善人際互動技巧,但需注意避免強化其尋求關注的行為。家庭治療適用于改善親密關系中的溝通模式。
藥物治療僅針對共病癥狀,如抗抑郁藥可能緩解伴隨的抑郁情緒,抗焦慮藥可短期控制焦慮發作。所有用藥需嚴格遵循醫囑,不可作為主要治療方式。
病程通常呈慢性波動,約半數患者癥狀隨年齡增長有所改善。早期干預、穩定的治療關系和共病管理是改善預后的關鍵因素。患者親屬需了解疾病特征,避免過度回應其戲劇化行為,同時提供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