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癇前期的治療方式主要有降壓治療、硫酸鎂解痙、終止妊娠、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鎮靜治療等。
1、降壓治療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需將血壓控制在安全范圍,常用拉貝洛爾、硝苯地平控釋片等藥物。降壓過程需避免血壓驟降影響胎盤血流,用藥期間需密切監測血壓變化及胎兒情況。對于重度高血壓合并器官功能損害者,需住院進行靜脈降壓治療。
2、硫酸鎂解痙
硫酸鎂是預防和治療子癇發作的首選藥物,通過阻斷神經肌肉傳導減輕血管痙攣。使用時需監測膝反射、呼吸頻率及尿量,警惕鎂中毒風險。對于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調整劑量,出現中毒癥狀時立即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拮抗。
3、終止妊娠
對于孕周超過34周或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患者,終止妊娠是根本治療措施。根據病情選擇引產或剖宮產,術前需評估母胎狀況并做好搶救準備。早發型子癇前期可嘗試期待治療至34周,但需嚴格監測母體肝腎功能及胎兒生長指標。
4、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
對孕周不足34周需提前終止妊娠者,使用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促進胎兒肺表面活性物質合成。標準療程為24小時內完成兩次肌注,可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率。糖尿病患者使用期間需加強血糖監測。
5、鎮靜治療
對煩躁不安或子癇發作患者可給予苯巴比妥等鎮靜藥物,抽搐發作時需保持呼吸道通暢并防止外傷。鎮靜藥物使用需權衡對胎兒呼吸的抑制作用,必要時進行胎心監護。聯合硫酸鎂治療時需注意藥物協同效應。
子癇前期患者應保證充足臥床休息,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灌注。飲食需控制鈉鹽攝入但保證優質蛋白供給,每日監測體重及尿蛋白變化。出現頭痛、視物模糊、上腹痛等預警癥狀時需立即就醫。產后仍需繼續監測血壓至產后12周,有子癇前期病史者再次妊娠時需早期進行風險評估和預防性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