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靜脈周圍炎是一種以視網膜靜脈炎癥和阻塞為特征的眼底疾病,多發生于青壯年群體。該病主要表現為視網膜靜脈周圍炎性滲出、出血及血管閉塞,嚴重時可導致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失明。
視網膜靜脈周圍炎通常與免疫異常、感染因素及全身性疾病相關。免疫異常是主要誘因,部分患者存在結核病史或體內潛伏結核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抗原可能引發視網膜血管的免疫反應。其他感染如梅毒、弓形蟲等也可能參與發病。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可能加重血管病變。
早期癥狀常表現為突發性無痛性視力下降,部分患者出現眼前漂浮物或視野缺損。隨著病情進展,視網膜出血、滲出增多,可能引發玻璃體積血,導致視力嚴重受損。晚期可能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等并發癥。
診斷需結合眼底檢查、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靜脈迂曲擴張伴白鞘,周邊部火焰狀出血或棉絮斑。熒光造影能清晰顯示血管滲漏和無灌注區。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有助于評估視網膜各層結構變化。
治療以控制炎癥和預防并發癥為主。糖皮質激素是主要治療藥物,可口服潑尼松或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對于結核相關病例需聯合抗結核治療。激光光凝可用于封閉無灌注區,減少新生血管形成。玻璃體切割手術適用于嚴重玻璃體積血或視網膜脫離患者。
患者需定期復查眼底,監測病情變化。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出血加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壓。出現視力突然下降或視野缺損應及時就醫。多數患者經規范治療可保留有用視力,但部分病例可能復發或遺留永久性視力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