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后身上總是癢可能與激素水平變化、皮膚干燥、過敏反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心理因素等原因有關。產后瘙癢通常表現為皮膚局部或全身性刺癢,可通過保濕護理、藥物干預等方式緩解。
產后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可能導致皮膚屏障功能暫時性受損,引發干燥性瘙癢。這種情況通常無需特殊治療,建議使用無刺激的保濕乳液涂抹全身,避免頻繁使用堿性洗浴用品。哺乳期女性可選擇含神經酰胺的護膚品幫助修復皮膚屏障。
孕期擴張的腹部皮膚在產后回縮過程中易出現脫水現象,加上產后出汗減少、洗澡水溫過高等因素,可能加重皮膚干燥。建議控制洗澡時間在10分鐘內,水溫保持在38℃左右,浴后立即涂抹含甘油或尿素的潤膚霜。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有助于減少摩擦刺激。
產后免疫系統處于調整期,可能對新接觸的衛生巾材質、洗滌劑或飲食中的蛋白質產生過敏反應。表現為瘙癢伴紅色丘疹或蕁麻疹樣皮損。可遵醫囑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避免抓撓引發感染。記錄飲食日記有助于排查過敏原。
部分產婦在分娩后仍殘留膽汁酸代謝異常,表現為手掌腳底頑固性瘙癢,可能伴輕度黃疸。需通過血清膽汁酸檢測確診,醫生可能建議熊去氧膽酸膠囊改善膽汁淤積,同時監測肝功能指標。這種情況需要警惕產后出血風險。
產后焦慮或睡眠不足可能通過神經肽釋放加劇瘙癢感,形成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建議通過正念冥想緩解壓力,保持規律作息。嚴重時可咨詢心理必要時短期使用多塞平等具有止癢作用的抗焦慮藥物,但哺乳期用藥需嚴格評估。
產后瘙癢護理需注意保持居室濕度在50%左右,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飲食上增加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南瓜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穿著寬松純棉衣物,定期更換床品。如瘙癢持續超過兩周、出現皮膚破損或伴隨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到皮膚科或婦產科就診,排除真菌感染或其他器質性疾病。哺乳期用藥前務必咨詢避免影響嬰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