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腎病可通過解除梗阻、控制感染、保護腎功能等方式治療。梗阻性腎病通常由泌尿系統結石、腫瘤壓迫、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引起,需根據病因采取針對性干預。
泌尿系統結石是常見病因,可能與代謝異常、尿路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突發腰腹部絞痛、血尿等癥狀。結石直徑小于6毫米時可通過多飲水、口服排石顆粒促進排出;結石較大或合并感染時需行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取石術。
腫瘤壓迫多見于盆腔腫瘤或腹膜后纖維化,可能與腫瘤浸潤、放療后瘢痕形成有關,常伴隨無痛性血尿、排尿困難。需通過手術切除腫瘤或放置輸尿管支架解除壓迫,必要時聯合放療或化療。
前列腺增生好發于老年男性,與激素水平變化有關,表現為尿頻、尿線變細。輕中度患者可口服坦索羅辛緩解癥狀,嚴重者需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長期梗阻可能導致腎積水,需定期監測腎功能。
先天性輸尿管狹窄或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也可能引發梗阻性腎病。前者需手術重建尿路,后者可通過間歇導尿配合M受體阻滯劑改善癥狀。所有患者均應限制鈉鹽攝入,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
若出現持續腰痛伴發熱、少尿等癥狀,提示可能合并急性腎損傷,需立即就醫。晚期患者可能需長期透析治療,早期解除梗阻是保護腎功能的關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