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內側舔起來像磨砂可能是牙結石沉積或牙釉質脫礦的表現。主要有牙結石堆積、牙釉質脫礦、牙齒酸蝕癥、齲齒早期、口腔扁平苔蘚等情況。
1、牙結石堆積
長期清潔不徹底導致菌斑鈣化形成堅硬沉積物,多出現在下前牙舌側。初期呈黃色軟垢,逐漸硬化后表面粗糙如砂紙。可能伴隨牙齦出血、口臭等癥狀。需通過超聲波潔治清除,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重點清潔舌側面。
2、牙釉質脫礦
酸性環境導致釉質表層礦物質流失,表現為白堊色粗糙斑塊。常見于頻繁攝入碳酸飲料或胃酸反流患者。可使用含氟化鈉的牙膏促進再礦化,嚴重時需專業涂氟治療。避免進食后立即刷牙以防機械磨損。
3、牙齒酸蝕癥
化學性腐蝕導致釉質表面呈蜂窩狀凹陷,接觸酸性物質后癥狀加重。制酸劑使用人群及飲食偏酸者易發。建議使用抗敏感牙膏,修復缺損需采用樹脂充填或貼面修復。日常飲用酸性飲品建議使用吸管減少接觸。
4、齲齒早期
釉質表層脫礦形成粗糙白斑,探診有砂礫感但尚未形成齲洞。高糖飲食及正畸患者多發。可使用含氟化亞錫的漱口水,每三個月進行專業檢查。窩溝封閉能有效預防磨牙區齲壞。
5、口腔扁平苔蘚
免疫因素引起的口腔黏膜病變,偶可累及牙面形成白色網紋伴粗糙感。需活檢確診,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軟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監測惡變可能。
建議每日使用牙線清理鄰面,選擇軟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每半年進行專業潔治,發現牙齒持續粗糙或敏感應及時就診。限制酸性食物攝入頻率,餐后清水漱口等待30分鐘再刷牙。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控制以降低口腔病變風險。孕婦激素變化可能加重牙齦炎癥,應增加口腔護理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