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與慢性胃炎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病程長短、病因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方式上。急性胃炎多由短期刺激因素引發,慢性胃炎則與長期持續性損傷相關。
1、病程差異:
急性胃炎起病急驟,病程通常持續數小時至數天,黏膜損傷可快速修復。慢性胃炎發展緩慢,病程超過三個月,胃黏膜長期處于炎癥狀態,可能伴隨腺體萎縮或腸化生等不可逆改變。
2、病因區別:
急性胃炎常見于酒精刺激、藥物損傷或食物中毒等突發因素。慢性胃炎主要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膽汁反流或自身免疫反應有關,吸煙和酗酒會加速病情進展。
3、癥狀表現:
急性胃炎突發上腹劇痛,伴隨惡心嘔吐,部分患者出現嘔血或黑便。慢性胃炎癥狀隱匿,表現為長期餐后腹脹、噯氣,嚴重時出現貧血、消瘦等全身癥狀。
4、檢查特征:
胃鏡下急性胃炎可見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或出血點。慢性胃炎顯示黏膜蒼白粗糙,可能觀察到血管顯露、黏膜皺襞變平,病理活檢能明確萎縮程度和腸化生分級。
5、治療側重:
急性胃炎需禁食補液,使用鋁碳酸鎂、雷尼替丁等黏膜保護劑。慢性胃炎需根除幽門螺桿菌,采用奧美拉唑、膠體果膠鉍聯合抗生素,自身免疫性胃炎需補充維生素B12。
飲食管理對兩種胃炎均至關重要,急性期選擇米湯、藕粉等流質,慢性期推薦低脂高蛋白飲食,避免腌制燒烤類食物。規律進食習慣配合適度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胃黏膜修復能力。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消瘦貧血時需及時胃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