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狀紅斑是一種邊界清晰的圓形或橢圓形皮膚病變,表現為中央萎縮性瘢痕伴周圍隆起性紅斑,表面常覆蓋鱗屑或痂皮。典型特征包括光敏感分布、毛細血管擴張及色素沉著異常。
1、形態特征:盤狀紅斑直徑通常為1-10厘米,邊緣呈暗紅色隆起,中央區域呈現瓷白色萎縮。病變表面可見黏著性鱗屑,剝離后可能顯露毛囊角栓,愈合后遺留永久性色素脫失或瘢痕。好發于面部、耳廓、頭皮等紫外線暴露部位。
2、顏色演變:急性期呈現鮮紅色斑塊伴水腫,亞急性期轉為暗紅色伴銀白色鱗屑,慢性期出現中央色素減退與周圍色素沉著共存現象。部分患者可見病變邊緣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的紅暈,日光照射后顏色加深。
3、伴隨癥狀:約30%患者伴有輕度瘙癢或灼熱感,極少出現疼痛。頭皮受累時可導致永久性脫發,口腔黏膜病變表現為邊緣隆起的白色網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可能同時出現關節痛、乏力等全身癥狀。
4、鑒別要點:需與銀屑病、扁平苔蘚、皮膚淋巴瘤等疾病區分。典型病理表現為基底細胞液化變性、角化過度及毛囊角栓,直接免疫熒光顯示顆粒狀IgG沉積。皮膚鏡可見白色鱗屑、紅點征及分支狀血管。
5、病程特點:慢性經過且易復發,夏季紫外線強烈時加重。部分病例可自然消退遺留萎縮性瘢痕,約5%-10%可能發展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反復發作的陳舊性皮損存在惡變為鱗狀細胞癌的風險。
日常需嚴格防曬,使用SPF50+廣譜防曬霜并配合物理遮擋。建議增加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魚、蛋黃,避免光敏性食物如芹菜、無花果。適度進行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避免高溫環境加重皮膚血管擴張。皮損持續擴大或出現潰瘍時應及時皮膚科就診,必要時進行組織病理檢查排除惡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