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嘔吐主要由體溫調節失衡、電解質紊亂、胃腸道功能異常等因素引起,可通過物理降溫、補液治療、藥物干預等方式緩解。高溫環境下人體散熱機制失效是核心誘因,嘔吐是機體對熱損傷的防御反應。
體溫調節失衡是中暑嘔吐的首要原因。高溫高濕環境中,汗液蒸發散熱受阻,核心體溫迅速升高至40攝氏度以上,直接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此時需立即轉移至陰涼處,脫去多余衣物,用濕毛巾冷敷頸部、腋窩等大血管分布區。
電解質紊亂會加重嘔吐癥狀。大量出汗導致鈉、鉀等電解質丟失,引發胃腸平滑肌痙攣。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鹽,嚴重者需靜脈輸注生理鹽水或林格氏液。運動飲料雖能補充電解質,但含糖量過高可能加重胃部不適。
胃腸道功能異常表現為胃排空延遲和腸屏障受損。高溫使胃腸血流減少50%以上,胃酸分泌異常可能引發應激性潰瘍。嘔吐嚴重時可使用甲氧氯普胺調節胃腸動力,蒙脫石散保護消化道黏膜。
循環系統障礙會繼發嘔吐。熱損傷導致外周血管擴張,有效循環血量不足時,腦部供血減少刺激嘔吐中樞。血壓低于90/60mmHg需警惕熱射病,此時嘔吐物可能呈咖啡色,提示消化道出血。
少數情況下嘔吐伴意識障礙提示重度中暑。出現譫妄、抽搐等癥狀時,冰毯降溫聯合氯丙嗪肌注是急診標準處理方案。體溫超過41攝氏度且持續30分鐘以上,可能造成不可逆腦損傷,需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