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反復發熱可能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免疫系統異常、環境因素或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發熱是兒童常見癥狀,多數情況下與自限性疾病相關,但反復發作需警惕潛在病理因素。
感染性因素是兒童反復發熱最常見原因。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引起反復發熱,通常伴隨咳嗽、流涕等癥狀。細菌感染如中耳炎、肺炎鏈球菌肺炎、尿路感染等也會導致體溫波動,這類感染多伴有局部紅腫熱痛表現。寄生蟲感染在衛生條件較差地區也需考慮。
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脫水、疫苗接種反應、出牙期等生理性原因。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環境溫度過高或包裹過嚴可能引起反復低熱。某些疫苗如百白破疫苗接種后可能出現持續48小時內的發熱反應。
免疫系統異常疾病如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現為周期性發熱伴關節腫痛、皮疹等癥狀。這類發熱往往持續時間較長,常規抗感染治療無效。
環境因素中,夏季熱射病或冬季暖氣房干燥都可能引起體溫異常。兒童活動量大、水分補充不足時更易出現反復低熱。部分兒童存在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表現為長期低熱但無器質性病變。
慢性疾病如結核病、慢性鼻竇炎、川崎病后遺癥等也可能導致反復發熱。這類疾病往往伴隨特征性表現,如結核病患兒多有消瘦、盜汗,川崎病后遺癥可見冠狀動脈病變。
對于反復發熱兒童,建議記錄體溫曲線圖,觀察伴隨癥狀。持續高熱超過3天、出現皮疹、精神萎靡或抽搐等情況需立即就醫。醫生會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和血常規等實驗室檢查明確病因,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