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脫礦可通過調整飲食習慣、加強口腔清潔、使用含氟產品、專業再礦化治療、修復性干預等方式補救。牙齒脫礦通常由酸性飲食、口腔衛生不良、唾液分泌減少、胃酸反流、正畸治療等因素引起。
1、調整飲食:
減少碳酸飲料、柑橘類水果等高酸性食物攝入,避免牙齒表面持續暴露于酸性環境。增加奶酪、牛奶等富含鈣磷的食物,促進牙釉質再礦化。每日飲水保持口腔pH值中性。
2、強化清潔:
選用軟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潔兩次。使用牙線清理鄰面菌斑,餐后漱口減少食物殘渣滯留。正畸患者需配合沖牙器清除托槽周圍脫礦隱患區。
3、氟化物應用:
局部涂抹氟化鈉凝膠或含氟泡沫,增強牙釉質抗酸能力。居家使用含氟漱口水如0.05%氟化鈉溶液,或含氟化亞錫的專業牙膏。兒童可接受氟保護漆專業處理。
4、再礦化治療:
牙醫采用滲透樹脂技術封閉釉質微孔,應用CPP-ACP酪蛋白磷酸肽-無定形磷酸鈣制劑促進礦物沉積。對于早期白堊斑,納米羥基磷灰石材料可實現仿生修復。
5、修復干預:
深度脫礦伴缺損時采用微創樹脂充填或瓷貼面修復。大面積脫礦需評估是否進行嵌體或全冠修復,正畸相關脫礦可能需要調整矯治方案。
日常護理需結合含鈣膳食與適度咀嚼粗纖維食物刺激唾液分泌,長期使用含氟口腔護理產品并每半年接受專業檢查。出現明顯冷熱敏感或釉質缺損時需及時就診,避免發展為齲齒。游泳運動員等職業暴露人群建議使用專業護齒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