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體切割術后需重點關注傷口護理、體位管理和并發癥預防。術后恢復涉及多個關鍵環節,主要包括術后體位要求、眼部清潔規范、藥物使用原則和復診時間安排。
術后需保持特殊體位以促進視網膜復位。醫生會根據手術情況要求患者采取面朝下或側臥位,通常需維持7-10天。使用專用頭枕和體位墊可減輕頸部壓力,進食時可采用臨時調整體位的方法。
眼部護理要避免感染風險。術后1周內禁止洗臉洗頭,可用消毒濕巾清潔面部。眼周分泌物需用無菌棉簽沾取生理鹽水輕柔清理。洗澡時應佩戴防水護目鏡,術后1個月內禁止游泳和泡溫泉。
術后用藥需嚴格遵醫囑。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預防感染,雙氯芬酸鈉滴眼液控制炎癥,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止瞳孔粘連。滴眼藥前需清潔雙手,不同眼藥水需間隔5分鐘使用。
異常癥狀要及時識別處理。術后出現眼痛加重、視力驟降、大量飛蚊癥或閃光感應立即就醫。輕微異物感和結膜充血屬正常現象,但持續3天以上需復查。避免揉眼、劇烈運動和提重物等可能增加眼壓的行為。
飲食營養支持有助于恢復。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橙子等水果,補充蛋白質促進傷口愈合。控制鈉鹽攝入避免眼壓波動,每日飲水量保持在1.5-2升為宜。
術后隨訪時間通常為術后1天、3天、1周、1個月和3個月。每次復查需進行視力檢查、眼壓測量和眼底評估。特殊情況下如硅油填充患者,需根據醫囑延長隨訪周期至6-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