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患者適量補充益生菌可能有助于緩解癥狀,但無法替代藥物治療。益生菌主要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促進黏膜修復、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胃腸功能等機制發揮作用。
1、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胃潰瘍患者常伴隨腸道菌群紊亂,雙歧桿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競爭性抑制有害菌定植。這類微生物能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為腸上皮細胞提供能量,同時維持腸道pH值穩定。臨床常用枯草桿菌二聯活菌、地衣芽孢桿菌活菌等制劑輔助治療。
2、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
部分益生菌能分泌細菌素等抗菌物質,直接干擾幽門螺桿菌的黏附作用。布拉氏酵母菌可降低該病原體對胃黏膜的侵襲力,與抗生素聯用時能提高根除率。使用期間需與抗菌藥物間隔2小時服用,避免相互影響。
3、促進黏膜修復
鼠李糖乳桿菌等菌株可刺激上皮細胞增殖,增加黏液分泌量。其代謝產物能激活表皮生長因子通路,加速潰瘍面愈合。對于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導致的胃黏膜損傷,聯合使用益生菌可降低出血風險。
4、減輕炎癥反應
益生菌通過調節T淋巴細胞分化,減少白介素-8等促炎因子釋放。嗜酸乳桿菌能阻斷核因子κB信號通路,緩解胃部組織水腫和疼痛感。在急性發作期配合雷貝拉唑等抑酸劑使用效果更顯著。
5、改善胃腸功能
持續性腹脹、噯氣等癥狀與胃腸動力障礙相關。凝結芽孢桿菌可促進胃排空,調節消化酶分泌。選擇含多種菌株的復合制劑效果優于單一菌種,但需連續服用4周以上才能觀察到明顯改善。
胃潰瘍患者選擇益生菌時應注意菌株特異性,優先選擇標注胃部適應癥的制劑。日常飲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規律進食并控制每餐分量。發酵食品如無糖酸奶、泡菜等可作為膳食補充來源。治療期間仍需規范使用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定期復查胃鏡評估愈合情況。出現嘔血、黑便等急癥表現時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