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磨牙松動可通過牙周夾板固定、根管治療、拔牙手術等方式處理,是否拔除需評估松動程度、牙周健康狀況、咬合功能等因素。第二磨牙松動通常由牙周炎、外傷、齲齒、骨質疏松、咬合創傷等原因引起。
1、牙周炎因素:
牙周炎是成年人牙齒松動的首要原因,炎癥導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齦萎縮。患者可能伴隨牙齦出血、口臭等癥狀。輕度松動可通過齦下刮治、抗生素治療如甲硝唑、阿莫西林、多西環素控制感染,中重度需結合牙周翻瓣術。
2、外傷因素:
撞擊或咬硬物可能導致牙周膜損傷。急性期表現為牙齒敏感、咬合疼痛。建議佩戴咬合墊減少受力,拍攝X光片排除牙根折裂。若牙髓暴露需及時根管治療,松動Ⅲ度以上考慮拔除。
3、齲齒因素:
深齲破壞牙體結構可能引發根尖周炎,導致牙齒晃動。伴隨癥狀包括冷熱刺激痛、夜間自發痛。早期充填治療可保留患牙,大面積缺損需樁核冠修復,無法保留時選擇拔牙后種植修復。
4、骨質疏松影響:
絕經后女性或長期缺鈣者可能出現牙槽骨密度下降。建議骨密度檢測,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進行咬合訓練增強牙周耐受力。松動明顯影響咀嚼時可考慮活動義齒修復。
5、咬合創傷:
夜磨牙或牙齒排列不齊導致異常咬合力分布。臨床常見牙齒過度磨損、顳下頜關節彈響。定制咬合板緩解壓力,正畸調整咬合關系,嚴重者需調磨對頜牙尖。
日常需保持口腔衛生,使用巴氏刷牙法和牙線清潔;避免用患牙啃咬堅硬食物;定期口腔檢查監測松動進展。若伴隨劇烈疼痛、化膿或影響鄰牙時需立即就醫,拔牙后3個月可選擇種植牙、固定橋或活動義齒修復缺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