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婦女出現下肢疼痛、腫脹可能是深靜脈血栓,需結合癥狀特點及醫學檢查綜合判斷。
1. 深靜脈血栓的典型表現:
下肢突發性腫脹伴持續性疼痛是深靜脈血栓的核心癥狀,疼痛常集中于小腿或大腿內側,站立或行走時加重。患肢皮膚可能發紅、溫度升高,部分患者可見淺靜脈擴張。若伴隨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需警惕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
2. 產褥期相關誘因:
妊娠期血液高凝狀態可持續至產后6周,子宮壓迫盆腔靜脈及剖宮產術后制動均可增加血栓風險。高齡產婦、多胎妊娠、肥胖或既往血栓病史者風險更高。產后過度臥床休息、水分攝入不足也會促進血栓形成。
3. 需鑒別的其他情況:
下肢淋巴水腫多表現為對稱性腫脹且按壓后無凹陷;肌肉拉傷常有明確運動損傷史;妊娠期生理性水腫通常產后1周內自行消退。若腫脹單側進展迅速或伴隨發熱,需優先排除血栓。
建議及時進行下肢靜脈超聲檢查明確診斷。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臥床時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穿戴醫用彈力襪促進回流。飲食注意低鹽高纖維,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哺乳期產婦可適當增加至2500毫升。適度進行踝泵運動,每小時屈伸腳踝10次,產后2周起逐步恢復散步等低強度活動。出現癥狀加重或胸悶等表現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