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兩側鼻溝又癢又紅還起皮可能與脂溢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特應性皮炎、真菌感染、維生素缺乏等因素有關。這些情況通常表現為局部皮膚瘙癢、紅斑、脫屑等癥狀,部分可能伴隨灼熱感或滲出液。
1、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鼻翼溝常見皮膚病,與皮脂腺分泌旺盛、馬拉色菌過度增殖有關。典型表現為對稱性紅斑伴油膩性鱗屑,瘙癢程度輕重不一。治療需避免過度清潔,可外用酮康唑洗劑或氫化可的松乳膏,嚴重時需口服抗組胺藥。日常應減少高糖高脂飲食,保持局部干燥清潔。
2、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多因化妝品、洗面奶等刺激物誘發,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紅斑、丘疹伴脫屑。常見致敏成分包括香料、防腐劑等。需立即停用可疑產品,冷敷緩解癥狀,必要時使用他克莫司軟膏等免疫調節劑。建議選擇無添加的溫和潔面產品,避免摩擦患處。
3、特應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患者鼻翼溝易出現慢性濕疹樣改變,與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相關。特征為劇烈瘙癢、干燥脫屑,搔抓后可能出現苔蘚樣變。治療需長期使用保濕霜修復皮膚屏障,急性期可短期應用吡美莫司乳膏。避免環境溫度劇烈變化,穿著純棉衣物減少摩擦。
4、真菌感染
皮膚癬菌感染可導致環形紅斑伴邊緣脫屑,常見于多汗體質者。皮損可能逐漸向外擴展,中央區域可見好轉跡象。確診需真菌鏡檢,治療選用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藥物,保持患處通風干燥。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運動后及時清潔面部。
5、維生素缺乏
維生素B2或鋅缺乏可能導致口周鼻周紅斑脫屑,常伴舌炎或口角炎。需通過血清檢測確認營養狀態,補充復合維生素B改善癥狀。飲食應增加瘦肉、蛋黃、綠葉蔬菜等富含營養素的食物,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營養補充劑。
日常護理需注意避免搔抓患處,清潔時使用溫水而非熱水,選擇無酒精無香料的保濕產品。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化膿、結痂等感染跡象時,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保持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有助于皮膚屏障功能恢復。冬季可使用加濕器維持環境濕度,減少因干燥加重的脫屑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