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癌手術后需重點關注傷口護理、飲食調整、并發癥監測、功能康復和心理支持五方面。術后恢復質量直接影響預后,科學護理能降低復發風險并提高生活質量。
1、傷口護理:
術后24小時內需嚴格保持口腔清潔,使用生理鹽水或醫用漱口水每4小時漱口一次,避免用力咳嗽或擤鼻。頸部切口需每日消毒換藥,觀察有無滲血、紅腫或異常分泌物。睡眠時抬高床頭30度可減輕局部水腫。拆線前禁止游泳或泡澡,淋浴時需用防水敷料保護傷口。
2、飲食調整:
術后2周內選擇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湯、蒸蛋羹、果蔬泥,溫度控制在38-40℃。避免酸辣、堅硬及過熱食物刺激手術部位。蛋白質攝入量需達1.2-1.5g/kg體重,可添加乳清蛋白粉。使用吸管進食時注意避免負壓過大,必要時采用鼻飼營養支持。
3、并發癥監測:
密切觀察有無持續發熱>38.5℃、頸部劇烈疼痛或吞咽障礙加重,這些可能是感染或瘺管形成的征兆。術后出血多發生在48小時內,表現為頻繁吞咽動作或嘔血。放射性骨壞死可能在數月后出現下頜疼痛,需定期進行頜面CT檢查。
4、功能康復:
術后1周開始循序進行吞咽訓練,從空吞咽動作過渡到蜂蜜樣稠度食物。發音障礙者需語言治療師指導發聲練習,每日3次腹式呼吸訓練。頸部活動度訓練應于拆線后啟動,初期做緩慢側屈和旋轉,避免突然抬頭動作。
5、心理支持:
約60%患者術后出現焦慮或抑郁情緒,可參加頭頸癌病友互助小組。正念減壓療法能改善睡眠障礙,家屬應避免過度保護性限制。建議每月進行心理量表評估,必要時采用認知行為干預。
術后3個月內每周復查血常規和營養指標,6個月內每2個月進行頸部超聲和喉鏡檢查。長期戒煙戒酒,保持口腔pH值中性環境。適度進行八段錦等溫和運動,避免劇烈對抗性活動。每日補充維生素C 200mg、鋅15mg促進黏膜修復,但需避免過量服用抗氧化劑干擾放療效果。建立包含頭頸外科醫生、營養師和心理醫生的多學科隨訪體系,持續監測5年生存率相關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