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科主要診治牙齦炎、牙周炎、牙齦增生、牙周膿腫、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等疾病。
1、牙齦炎:
牙齦炎是牙周組織炎癥的早期階段,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牙菌斑堆積是主要誘因,口腔衛生不良、吸煙等因素可加重病情。日常護理需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及沖牙器清潔鄰面,定期進行超聲波潔治去除菌斑牙石。
2、牙周炎:
牙周炎由長期牙齦炎發展而來,可能出現牙周袋形成、牙齦萎縮、牙齒松動等癥狀。該病與糖尿病、骨質疏松等全身疾病相關。基礎治療包括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中重度病例需接受牙周翻瓣術或引導性組織再生術。
3、牙齦增生:
藥物性牙齦增生常見于服用苯妥英鈉、硝苯地平的患者,表現為牙齦乳頭肥大。遺傳因素或青春期激素變化也可能導致增生。輕度病例通過更換藥物和加強口腔清潔改善,嚴重者需行牙齦成形術。
4、牙周膿腫:
急性牙周膿腫多因牙周袋內細菌感染急性發作,伴隨劇烈跳痛和面部腫脹。慢性膿腫可能反復發作,與深牙周袋引流不暢有關。應急處理包括切開引流,全身應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后期需徹底治療原發牙周病變。
5、牙周-牙髓病變:
該病變可能由根尖感染擴散至牙周組織,或深牙周袋波及根尖區引起。典型癥狀包括叩痛、咬合痛和深牙周袋。治療需牙周與牙髓聯合干預,包括根管治療配合牙周手術,必要時采用意向性再植術。
牙周疾病患者日常應選用軟毛牙刷和含氯己定漱口水,減少吸煙等刺激因素。建議每半年接受專業牙周檢查,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控制。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C和鈣質,避免過硬食物造成機械損傷。規律進行叩齒訓練可增強牙周組織抵抗力,出現持續出血或牙齒移位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