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俗稱新生兒黃疸需重點關注皮膚黃染程度、喂養情況、大小便頻率、精神狀態及膽紅素監測數值。護理要點包括增加母乳喂養頻次、適度日光照射、觀察神經癥狀、記錄每日膽紅素值變化、及時復查隨訪。
1、皮膚觀察:
每日在自然光下觀察面部、胸腹部及四肢皮膚黃染范圍,按壓皮膚后觀察是否呈現明顯黃色。黃染從面部向軀干蔓延提示膽紅素水平上升,若手足心出現黃染或皮膚呈橙黃色需立即就醫??膳浜辖浧つ懠t素儀檢測,但血清膽紅素檢測更準確。
2、喂養管理:
增加母乳喂養次數至每日8-12次,每次確保有效吸吮15分鐘以上。母乳不足時可暫時添加配方奶,避免脫水加重黃疸。記錄每日尿量應達6-8次及大便次數母乳喂養兒每日4-5次金黃色糊便為佳,排便減少可能影響膽紅素排泄。
3、光照護理:
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日光浴,選擇上午9-10點或下午4-5點,暴露四肢和背部皮膚每日15-20分鐘,避免直射眼睛。光療期間需增加水分攝入,注意體溫監測,光療后可能出現短暫腹瀉或皮疹,需加強臀部護理。
4、癥狀預警:
警惕嗜睡、吸吮無力、肌張力減低等神經系統癥狀,哭聲尖直、角弓反張提示膽紅素腦病風險。發熱、嘔吐、腹脹可能合并感染。早產兒或出生體重<2500g者更易發生重癥黃疸,需加強監測。
5、隨訪監測:
按醫囑定期復查血清膽紅素,高峰期為出生后3-5天。出院后48小時內需復測,膽紅素值接近光療指征時每日監測。記錄每次檢測數值變化曲線,攜帶記錄本就診。ABO溶血患兒需額外監測血紅蛋白和網織紅細胞計數。
保持室溫24-26℃避免新生兒受涼,穿著淺色衣物便于觀察黃疸。母親飲食應避免過量胡蘿卜素攝入。接觸患兒前嚴格洗手,避免交叉感染。若居家光療需每日擦拭燈管,保持照射距離30-50cm。母乳性黃疸可持續3-12周,需定期評估生長發育曲線。出現拒奶、體重不增或黃疸反復需排查甲狀腺功能低下、遺傳代謝病等繼發因素。建議準備電子體溫計和經皮膽紅素檢測儀便于家庭監測,但任何異常癥狀都應及時兒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