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陰道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可通過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制霉菌素片等抗真菌藥物治療,常見誘因包括長期使用抗生素、妊娠期激素變化、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控制不佳及局部潮濕悶熱環境。
1、抗真菌藥物:
克霉唑栓通過破壞真菌細胞膜發揮殺菌作用,適用于輕中度感染;硝酸咪康唑栓能抑制麥角固醇合成,對白色念珠菌效果顯著;制霉菌素片針對頑固性感染,需遵醫囑使用。藥物選擇需根據病原體培養結果確定。
2、抗生素影響:
廣譜抗生素使用超過7天可能破壞陰道菌群平衡,使假絲酵母菌過度繁殖。治療期間應評估抗生素使用必要性,必要時聯合益生菌調節微生態。
3、妊娠期管理:
孕激素水平升高導致陰道糖原增加,促進真菌生長。孕婦宜選擇B類外用唑類藥物,避免口服抗真菌藥。分娩前需徹底治療以防新生兒鵝口瘡。
4、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血糖>11.1mmol/L時,陰道分泌物糖分含量增高。需將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以減少復發。
5、環境改善:
穿透氣棉質內褲,避免久坐超過2小時。經期勤換衛生巾,游泳后及時清洗外陰。不建議常規使用陰道沖洗液,以免破壞酸性環境。
日常可增加無糖酸奶攝入補充乳酸菌,選擇含大豆異黃酮的飲食調節雌激素水平。每周3次凱格爾運動改善盆底血液循環,水溫40℃以下坐浴緩解瘙癢。治療期間避免同房,伴侶無癥狀不需常規治療。復發超過1年4次需排查HIV感染等免疫缺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