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與月經之間存在密切的生理聯系,排卵是月經周期的重要環節,月經是排卵后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的體現。
1、激素調控:
下丘腦-垂體-卵巢軸通過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黃體生成素調控卵泡發育。卵泡期雌激素促進子宮內膜增生,排卵后黃體分泌孕激素使內膜轉化為分泌期。
2、排卵過程:
成熟卵泡破裂釋放卵子形成黃體,黃體退化導致孕激素水平下降。孕激素撤退引發子宮內膜螺旋動脈收縮,功能層缺血壞死脫落形成月經。
3、周期分期:
月經周期分為卵泡期、排卵期和黃體期。卵泡期對應月經停止至排卵前,黃體期從排卵后持續至下次月經來潮,約14天。
4、異常關聯:
無排卵性月經與多囊卵巢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癥等因素有關,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黃體功能不足可能導致月經周期縮短或經前點滴出血。
5、生育影響:
排卵障礙是女性不孕的常見原因,監測基礎體溫和LH峰值可判斷排卵情況。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同時影響排卵功能和月經模式。
保持規律作息和均衡營養有助于維持正常月經周期,適量攝入亞麻籽、深綠色蔬菜等植物雌激素食物,每周進行3-5次有氧運動。避免過度節食和劇烈運動導致的能量負平衡,體重波動超過10%可能干擾下丘腦功能。經期注意保暖避免盆腔受涼,記錄月經周期特征有助于早期發現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