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在中醫(yī)理論中可能由濕熱下注、氣滯血瘀、腎氣虧虛、脾虛濕困、外邪侵襲等原因引起。
1、濕熱下注:
過食辛辣肥甘或外感濕熱之邪,導致濕熱蘊結下焦,阻滯氣機。患者常見尿頻尿急、尿道灼熱,舌苔黃膩。日常需避免飲酒及辛辣食物,可食用赤小豆、薏苡仁等利濕食材,配合八正散等方劑清熱利濕。
2、氣滯血瘀:
情志不暢或久坐少動致使肝郁氣滯,氣血運行受阻。癥狀多表現為會陰脹痛、排尿不暢,舌質紫暗。建議進行太極拳等舒緩運動,中藥可選用血府逐瘀湯加減,輔以玫瑰花、陳皮等理氣藥材。
3、腎氣虧虛:
房勞過度或年老體衰引發(fā)腎氣不足,固攝無權。典型癥狀包括腰膝酸軟、夜尿頻多,脈象沉細。需節(jié)制房事,食療可用核桃、黑芝麻溫補腎氣,方劑推薦金匱腎氣丸或右歸丸辨證使用。
4、脾虛濕困:
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運化失職而水濕內停。多見陰囊潮濕、大便溏薄,舌體胖大。應規(guī)律三餐,山藥、茯苓等健脾食材可常食,參苓白術散能健脾化濕,配合艾灸足三里增強脾胃功能。
5、外邪侵襲:
寒濕或熱毒之邪乘虛侵入下焦,與體內病理產物搏結。急性發(fā)作時可見發(fā)熱惡寒、會陰劇痛,宜及時就醫(yī)。慢性期可用萆薢分清飲祛除余邪,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久坐濕地。
中醫(yī)調理需結合體質辨證施治,建議每日進行提肛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飲食宜清淡溫補,忌食生冷。癥狀持續(xù)者需配合針灸關元、中極等穴位,必要時采用中藥灌腸等外治法。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適度運動對改善氣血循環(huán)至關重要,癥狀加重時需及時進行前列腺液檢查排除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