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牙齦炎可通過口腔清潔、飲食調整、專業潔治等方式改善,通常由激素變化、口腔衛生不良、牙菌斑堆積等因素引起。
1、激素影響:
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會導致牙齦毛細血管擴張,增加對牙菌斑的敏感性。這種生理性變化可能引發牙齦紅腫出血,產后激素水平恢復正常后癥狀可能減輕。日常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可減少刺激。
2、口腔護理:
妊娠期嘔吐反應易導致口腔酸性環境加劇,需加強清潔措施。建議每餐后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線清理牙縫。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可輔助抑制細菌,但需避免含酒精成分的產品。
3、營養干預:
維生素C缺乏會加重牙齦炎癥,每日應攝入獼猴桃、草莓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鈣質補充可通過牛奶、奶酪等乳制品實現,有助于維持牙周組織健康。避免高糖飲食減少牙菌斑滋生。
4、菌斑控制:
牙菌斑堆積是病理性因素主因,可能與妊娠期唾液成分改變有關,常伴隨牙齦自發性出血。孕中期可進行超聲波潔治去除牙結石,局部涂抹碘甘油等藥物控制炎癥。嚴重者需在產科醫生監護下使用頭孢類抗生素。
5、妊娠期齦瘤:
約5%孕婦會出現妊娠性齦瘤,與局部刺激和激素變化相關,表現為牙齦乳頭紫紅色增生。多數產后可自行消退,出血嚴重時可考慮激光切除。需與化膿性肉芽腫等疾病鑒別診斷。
妊娠期牙齦炎管理需建立個性化口腔護理方案,每日保證30分鐘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定期進行產檢時同步口腔評估。出現持續出血或明顯牙齦增生應及時就診,避免發展成重度牙周炎影響胎兒健康。哺乳期仍需維持嚴格口腔衛生習慣,產后6周建議進行系統牙周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