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后膝蓋疼可能由肌肉疲勞、韌帶拉傷、半月板損傷、髕骨軟化癥、骨關節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休息冷敷、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關節腔注射、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
1、肌肉疲勞
運動時股四頭肌等膝關節周圍肌肉過度收縮會導致乳酸堆積,表現為膝蓋前方酸脹痛,通常休息后緩解。建議運動前充分熱身,運動后做腿部拉伸,用泡沫軸放松肌肉。疼痛明顯時可冷敷15分鐘。
2、韌帶拉傷
急停變向等動作易造成前交叉韌帶或內側副韌帶損傷,出現膝關節腫脹、壓痛及活動受限。輕度拉傷需制動2-3周,佩戴護膝,疼痛緩解后逐步進行直腿抬高訓練。中重度損傷可能需關節鏡手術修復。
3、半月板損傷
扭轉動作可能導致半月板撕裂,表現為關節彈響、交鎖感和間隙壓痛。急性期應冰敷加壓包扎,口服塞來昔布等消炎鎮痛藥。三級撕裂或保守治療無效者需關節鏡下半月板縫合或部分切除。
4、髕骨軟化癥
髕股關節面軟骨磨損引發上下樓梯痛,與股四頭肌無力、髕骨軌跡異常有關。治療包括限制跑跳運動,進行靠墻靜蹲等肌力訓練,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可改善潤滑。嚴重軟骨缺損需軟骨移植手術。
5、骨關節炎
長期運動負荷可能加速關節退變,晨僵和活動后疼痛是典型癥狀。需控制體重減少負重,口服氨基葡萄糖營養軟骨,關節腔注射糖皮質激素緩解炎癥。終末期患者需考慮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運動后膝蓋疼痛應暫停劇烈活動,48小時內冰敷可減輕腫脹,疼痛持續超過一周或出現關節畸形需及時就醫。平時注意加強股四頭肌和腘繩肌力量訓練,選擇緩沖好的運動鞋,避免水泥地等硬質場地運動。超重人群建議通過游泳等非負重運動鍛煉,運動前后做好動態拉伸和靜態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