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可能由腸粘連、腸扭轉、腸套疊、腫瘤壓迫、糞石堵塞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胃腸減壓、灌腸通便、藥物保守治療、手術松解、支架置入等方式治療。
1、腸粘連
腹腔手術后或炎癥反應可能導致腸管粘連成團,腸內容物通過受阻?;颊邥霈F陣發性腹痛、腹脹及停止排氣排便。輕癥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緩解,嚴重粘連需手術分離。
2、腸扭轉
腸道異常旋轉造成腸管及系膜血運障礙,常見于乙狀結腸或小腸。突發劇烈腹痛伴嘔吐,腹部CT可見鳥嘴征。早期可通過腸鏡復位,發生腸壞死時需切除病變腸段。
3、腸套疊
近端腸管嵌入遠端腸腔形成套筒樣結構,嬰幼兒多見。特征性果醬樣大便伴腹部包塊,超聲檢查可見靶環征??諝夤嗄c可復位,失敗者行手術復位。
4、腫瘤壓迫
結腸癌等占位性病變阻塞腸腔,表現為慢性不全性梗阻。需通過病理活檢明確性質,根據分期選擇腫瘤切除、造瘺或姑息性支架置入。
5、糞石堵塞
堅硬糞塊或異物在直腸乙狀結腸形成堵塞,多見于老年便秘患者。可通過開塞露灌腸、手法碎石解除,頑固性梗阻需結腸鏡取石。
腸梗阻患者恢復期應遵循流質到半流質的漸進飲食,避免豆類等產氣食物。每日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保持適量活動但忌劇烈運動。術后患者需定期復查腹部CT,觀察有無復發粘連。出現反復嘔吐、腹脹加劇需立即返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