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陣發性絞痛可能由胃痙攣、急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膽道疾病或腸梗阻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熱敷緩解、藥物解痙、抑酸治療、抗生素應用或手術干預等方式改善。
胃痙攣是最常見的生理性因素,多與飲食刺激、寒冷刺激或精神緊張有關。飲用溫水或熱敷上腹部可緩解平滑肌異常收縮,疼痛通常持續數分鐘至半小時自行消退。伴隨癥狀可能包括惡心、出冷汗。
急性胃炎屬于病理性因素,常因酒精、藥物或病原體感染導致胃黏膜損傷。疼痛呈持續性絞痛伴陣發加重,進食后癥狀明顯。胃鏡檢查可見黏膜充血水腫,治療需聯合鋁碳酸鎂等胃黏膜保護劑和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
消化性潰瘍引起的絞痛具有周期性、節律性特點,十二指腸潰瘍表現為空腹痛,胃潰瘍多為餐后痛。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主要病因,碳13呼氣試驗可確診。根除治療需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鉍劑四聯療法。
膽道系統疾病如膽囊炎或膽石癥可能引發放射性絞痛,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超聲檢查可發現膽囊壁增厚或結石影,嚴重時需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腸梗阻導致的絞痛多伴有腹脹、肛門停止排氣,立位腹平片可見氣液平面,需禁食并胃腸減壓。
若絞痛持續超過6小時、出現嘔血或高熱,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穿孔、胰腺炎等急腹癥,需立即急診處理。老年患者及孕婦出現胃絞痛時應優先排除心源性疼痛和妊娠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