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可能由病原體感染、鄰近器官炎癥擴散、宮腔手術操作、不良衛生習慣、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急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腹膜炎等。
1、病原體感染
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體是常見的性傳播病原體,可通過性接觸傳播至盆腔。細菌性陰道病相關微生物如厭氧菌、加德納菌等也可能導致混合感染。這些病原體突破宮頸防御后上行感染,引發輸卵管黏膜充血水腫及炎性滲出。
2、鄰近器官炎癥擴散
闌尾炎、腹膜炎等腹腔炎癥可直接蔓延至盆腔。結腸憩室炎穿孔時腸道細菌可污染盆腔腔隙。炎癥擴散多表現為患側下腹持續性疼痛,伴有發熱和血象升高,需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原發病灶。
3、宮腔手術操作
人工流產術、刮宮術等宮腔操作可能破壞宮頸屏障功能。宮腔鏡檢查或輸卵管通液術可能將陰道菌群帶入上生殖道。術后出現發熱、下腹墜痛及膿性分泌物時應考慮感染可能,需及時進行盆腔超聲評估。
4、不良衛生習慣
經期性交可能將外陰細菌帶入陰道。使用不潔衛生棉條或盆浴可能增加感染概率。長期陰道灌洗會破壞正常菌群平衡。這些行為會削弱局部防御機制,使病原體更容易侵入上生殖道。
5、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控制不佳者血糖升高利于細菌繁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抵抗力下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CD4細胞減少會加重感染風險。這類人群發生盆腔炎后易進展為輸卵管卵巢膿腫,需加強抗感染治療。
急性盆腔炎患者應臥床休息,采取半臥位促進炎性滲出局限。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量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C。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避免盆浴和陰道沖洗。遵醫囑規范使用抗生素,完成全程治療防止轉為慢性。出現持續高熱、劇烈腹痛或陰道異常出血時需立即復診。日常注意會陰清潔,勤換內褲,經期避免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