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周圍炎是指發生在牙種植體周圍軟硬組織的炎癥性疾病,屬于種植修復后的常見并發癥,主要有種植體周圍黏膜炎、種植體周圍炎、種植體周圍軟組織增生、種植體周圍骨吸收、種植體松動脫落等類型。
種植體周圍黏膜炎是種植體周圍炎的早期表現,僅累及牙齦軟組織。臨床表現為種植體周圍牙齦紅腫、探診出血,但無骨組織吸收。主要與口腔衛生不良、菌斑堆積有關。治療以局部清潔為主,包括專業潔治、激光治療和局部用藥。常用藥物有氯己定含漱液、米諾環素軟膏和甲硝唑凝膠。
種植體周圍炎是種植體周圍組織的進行性炎癥,伴有骨吸收。臨床表現為牙齦紅腫、溢膿、探診深度增加和種植體周圍骨喪失。病因包括菌斑堆積、咬合過載和全身因素。治療需結合機械清創、抗生素治療和手術治療。常用藥物有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多西環素。
種植體周圍軟組織增生表現為牙齦組織過度生長,可能影響美觀和功能。常見于口腔衛生不良或修復體設計不當的患者。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增生組織、調整修復體和改善口腔衛生。局部可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液或倍他米松軟膏控制炎癥。
種植體周圍骨吸收是種植體周圍炎的嚴重表現,可導致種植體松動。臨床表現為種植體周圍透射影、骨高度降低。治療需要骨再生手術,如引導骨組織再生術。常用骨替代材料包括羥基磷灰石和β-磷酸三鈣。全身可配合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
種植體松動脫落是種植體周圍炎的終末階段,由于嚴重骨吸收導致種植體失去穩定性。臨床表現為種植體明顯松動或完全脫落。治療需要取出失敗種植體,待骨組織愈合后考慮重新種植。預防關鍵在于早期發現和治療種植體周圍炎。
預防種植體周圍炎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定期進行專業維護,包括每半年一次的種植體周圍檢查。刷牙時使用軟毛牙刷和牙線清潔種植體周圍,避免吸煙和控制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出現牙齦紅腫、出血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早期干預可顯著提高種植體長期成功率。飲食上應避免過硬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鈣質有助于維持牙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