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血便、體重下降和疲勞。癥狀嚴重程度與疾病活動度相關,可能由腸道黏膜損傷、免疫異常、菌群失調、遺傳因素和環境觸發等因素引起。
1、腹瀉:
持續性或間歇性腹瀉是炎癥性腸病最常見的癥狀,每日排便次數可達10次以上。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均可出現,糞便常帶有黏液或膿血。腹瀉與腸道炎癥導致水分吸收障礙、腸蠕動加快有關,嚴重時可能引發脫水或電解質紊亂。
2、腹痛:
腹部絞痛多位于右下腹克羅恩病或左下腹潰瘍性結腸炎,進食后可能加重。疼痛源于腸壁炎癥刺激神經末梢,伴隨腸鳴音亢進。部分患者會出現腹部壓痛或反跳痛,提示可能存在腸穿孔或腹膜炎等并發癥。
3、血便:
直腸出血在潰瘍性結腸炎中更為典型,表現為糞便表面附有鮮血或排出暗紅色血便。出血量反映黏膜潰瘍程度,長期慢性失血可導致貧血。克羅恩病患者若出現血便,多提示病變累及結腸段。
4、體重下降:
超過60%患者會出現非刻意減重,與營養吸收障礙、食欲減退及代謝消耗增加相關。小腸廣泛受累的克羅恩病患者可能出現脂肪瀉和維生素缺乏,兒童患者可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
3、疲勞:
慢性炎癥反應導致細胞因子釋放,引發持續乏力感。貧血、睡眠障礙和營養不良會加重疲勞程度。這種疲勞與活動量不成比例,休息后難以緩解,顯著影響生活質量。
炎癥性腸病患者需保持高蛋白、低渣飲食,避免乳制品和辛辣食物刺激腸道。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有助于骨骼健康,規律進行低強度運動如散步可改善腸道蠕動。建議記錄癥狀日記監測病情變化,急性發作期需嚴格遵循醫囑調整治療方案。出現持續發熱、劇烈腹痛或大量便血等警示癥狀時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