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出現很多紅色疙瘩可能與毛囊炎、痤瘡、濕疹、接觸性皮炎、蕁麻疹等原因有關,可通過局部清潔、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方式改善。
1、毛囊炎
毛囊炎主要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表現為紅色丘疹伴疼痛或瘙癢。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抓撓。可遵醫囑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藥膏,嚴重時需口服頭孢克洛等藥物。穿透氣棉質衣物,避免汗液刺激。
2、痤瘡
痤瘡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角化異常有關,常見于青少年。表現為紅色炎性丘疹或膿皰。每日用溫和潔面產品清潔,避免擠壓。可外用阿達帕林凝膠調節角質,或使用過氧苯甲酰凝膠消炎。頑固性痤瘡需就醫評估是否需口服異維A酸。
3、濕疹
濕疹多與過敏或皮膚屏障受損相關,表現為紅斑、丘疹伴劇烈瘙癢。避免接觸洗滌劑等刺激物,洗澡水溫不宜過高。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緩解炎癥,配合尿素軟膏保濕。反復發作者需排查過敏原。
4、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因皮膚接觸染料、金屬等致敏物引發,出現邊界清晰的紅斑和丘疹。立即停用可疑致敏物品,用清水沖洗患處。急性期可冷敷緩解癥狀,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記錄接觸史以防復發。
5、蕁麻疹
蕁麻疹表現為突發的風團樣紅疹,多與食物、藥物過敏有關。避免搔抓導致癥狀加重,可冷敷止癢。需遵醫囑服用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慢性蕁麻疹患者需檢查過敏原。急性發作伴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
日常需選擇寬松透氣的衣物,避免化纖材質摩擦皮膚。洗澡時使用溫和沐浴露,水溫控制在37℃左右,避免過度清潔。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若皮疹持續不消退、面積擴大或伴隨發熱等癥狀,應及時至皮膚科就診,明確診斷后針對性治療。避免自行長期使用激素類藥膏,防止皮膚依賴性或萎縮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