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級,判斷依據主要基于疼痛程度、腫脹范圍、關節活動度及負重能力。輕度扭傷通常不影響行走,重度扭傷可能伴隨韌帶完全斷裂。
輕度扭傷表現為局部輕微疼痛和腫脹,關節穩定性良好,可正常負重行走。韌帶僅輕微拉傷,無結構性損傷。按壓外踝前下方距腓前韌帶區域有局限壓痛,但無淤青或大面積腫脹。
中度扭傷會出現明顯腫脹和淤血,關節活動受限,行走時疼痛加劇。韌帶部分撕裂導致關節穩定性下降,前抽屜試驗可能呈陽性握住腳跟向前牽拉時踝關節過度前移。常見于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損傷,踝關節內翻測試可誘發疼痛。
重度扭傷伴隨劇烈疼痛、廣泛淤血和即刻腫脹,完全無法負重。韌帶完全斷裂導致關節不穩定,前抽屜試驗和內翻應力試驗均呈明顯陽性。可能合并踝關節脫位或骨折,需通過X線或MRI確認。
特殊檢查有助于鑒別損傷程度。前抽屜試驗陽性提示距腓前韌帶損傷,內翻應力試驗異常表明跟腓韌帶損傷。若出現骨性壓痛、異常隆起或關節畸形,需排除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內踝骨折等并發癥。
影像學檢查是最終判斷標準。X線可排除骨折,MRI能清晰顯示韌帶斷裂程度。超聲檢查對動態評估韌帶連續性有優勢。輕度扭傷通常無需影像檢查,中重度損傷建議48小時內完成評估。
建議及時就醫的情況包括:受傷時聽到爆裂聲、無法站立超過兩步、腫脹48小時內未緩解、疼痛持續加重。踝關節反復扭傷可能發展為慢性不穩定,需康復治療或手術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