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嘴唇突然腫脹可能由過敏反應、血管性水腫、外傷或感染等因素引起。常見誘因包括食物過敏、蚊蟲叮咬、局部創傷或皰疹病毒感染。
過敏反應是突發嘴唇腫脹的最常見原因。接觸過敏原后,機體釋放組胺導致血管擴張,表現為嘴唇紅腫伴瘙癢。常見過敏原有海鮮、堅果等食物,或化妝品中的成分。輕度過敏可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緩解,嚴重者需及時就醫防止喉頭水腫。
血管性水腫屬于特殊類型的過敏反應,多與遺傳性C1酯酶抑制劑缺乏有關。特征為皮下疏松組織突發無痛性腫脹,可能累及唇部、眼瞼等部位。急性發作時可使用腎上腺素自動注射筆,長期管理需避免誘發因素。
機械性損傷可直接導致嘴唇腫脹。咬傷、撞擊或高溫燙傷會造成局部組織液滲出,形成腫脹。伴隨破損時可能繼發細菌感染,表現為紅腫熱痛。清潔傷口后可用冰敷減輕腫脹,出現化膿需使用抗生素軟膏。
病毒感染如單純皰疹也可引發唇部腫脹。初期表現為灼熱感,隨后出現成簇水皰伴明顯腫脹。阿昔洛韋乳膏可抑制病毒復制,保持患處干燥有助于愈合。反復發作提示免疫力下降,需排查基礎疾病。
若腫脹持續超過24小時、伴隨呼吸困難或全身皮疹,需警惕嚴重過敏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反復發作應檢測補體C4水平。外傷后腫脹加重伴發熱可能提示蜂窩織炎,需進行細菌培養指導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