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患者需要測量眼壓的主要目的是排查青光眼等并發癥。眼壓檢測是白內障術前評估和術后隨訪的重要環節,與晶狀體混濁程度、房水循環狀態密切相關。
白內障與眼壓升高的關聯主要有三方面機制。晶狀體膨脹可能導致前房變淺,阻礙房水流出通道,引發繼發性閉角型青光眼。這種情況常見于未成熟期皮質性白內障,患者可能出現眼脹頭痛、虹視等癥狀。超聲乳化手術中使用的粘彈劑可能暫時影響房水外流,術后需監測眼壓變化。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滴眼液治療葡萄膜炎等伴隨疾病時,藥物可能引起激素性青光眼。
臨床常見需要密切監測眼壓的情況包括:術前檢查發現淺前房、窄房角結構;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內障時,青光眼發生率較常人增高;既往有高眼壓癥或青光眼病史者。術后眼壓監測時間點通常為術后1天、1周和1個月,若發現眼壓超過21毫米汞柱,需考慮使用降眼壓藥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
對于同時存在青光眼的白內障患者,可考慮聯合手術方案,如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術后護理需特別注意避免揉眼、咳嗽等可能引起眼壓波動的動作。若出現持續眼痛、視力驟降等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癥狀,應立即就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