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伴隨出血可能由痔瘡、腸炎、腸道息肉、潰瘍性結腸炎、腸癌等原因引起。出血顏色和性狀可幫助初步判斷病因,鮮紅色血多為肛門直腸病變,暗紅色或黑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
1、痔瘡
痔瘡是直腸末端靜脈叢曲張形成的團塊,排便時糞便摩擦可能導致痔核表面破損出血。典型表現為便后滴鮮血或廁紙帶血,血液不與糞便混合。可通過肛門指檢或肛門鏡確診,輕度可使用痔瘡栓劑緩解,反復出血需考慮膠圈套扎或手術切除。
2、腸炎
細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等感染性腸炎會破壞腸黏膜屏障,導致黏液膿血便。常伴有發熱、腹痛、里急后重感。需通過糞便培養或抗原檢測明確病原體,針對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療,同時需補充電解質預防脫水。
3、腸道息肉
結腸息肉表面血管豐富,腹瀉時腸蠕動增強可能導致息肉表面糜爛出血。出血量通常較少,呈間歇性。結腸鏡檢查可直觀發現息肉并進行病理活檢,直徑較大的息肉需內鏡下切除以預防癌變風險。
4、潰瘍性結腸炎
這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病變主要累及直腸和結腸黏膜。典型癥狀為反復黏液膿血便伴腹瀉,嚴重者每日排便可達十余次。診斷需結合結腸鏡和病理檢查,治療需長期使用氨基水楊酸制劑或免疫抑制劑。
5、腸癌
結直腸癌腫瘤組織質地脆嫩,腹瀉時容易引發出血。出血多呈暗紅色,常混有壞死組織,可能伴有排便習慣改變、貧血、消瘦等報警癥狀。腸鏡活檢是確診金標準,早期發現可通過手術根治,晚期需綜合放化療。
出現腹瀉帶血癥狀時應記錄出血頻率、顏色和伴隨癥狀,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藥物掩蓋病情。建議暫時選擇低渣飲食,減少粗纖維攝入,適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出血期間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肛門清潔。若出血持續超過三天或出現頭暈、心悸等貧血表現,需立即就醫進行腸鏡等專項檢查。中老年患者或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更應提高警惕,定期進行糞便隱血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