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月經時陰唇瘙癢可能與衛生巾過敏、局部潮濕刺激、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病、接觸性皮炎等因素有關。建議及時更換透氣性好的衛生巾,保持外陰清潔干燥,若癥狀持續需就醫排查感染性疾病。
1、衛生巾過敏
部分女性對衛生巾中的香料、熒光劑等成分敏感,經期長時間接觸可能引發接觸性皮炎。表現為外陰紅腫瘙癢伴灼熱感,更換低敏型衛生巾后癥狀多可緩解。建議選擇無添加的純棉衛生巾,每2-3小時更換一次。
2、局部潮濕刺激
經血滯留導致會陰部長期處于潮濕環境,可能破壞皮膚屏障功能。潮濕環境易滋生細菌,引發非特異性外陰炎。需加強清潔護理,使用溫水清洗后輕柔擦干,避免穿緊身化纖內褲。
3、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月經期激素變化可能誘發真菌感染,典型癥狀為豆腐渣樣白帶伴劇烈瘙癢。可能與長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等因素有關。確診需進行白帶常規檢查,常用藥物包括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等抗真菌制劑。
4、細菌性陰道病
經期免疫力下降可能導致陰道菌群失調,加德納菌等厭氧菌過度繁殖會引起灰白色魚腥味分泌物。可遵醫囑使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軟膏等藥物,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
5、接觸性皮炎
使用含酒精的衛生濕巾或劣質護理液可能損傷外陰皮膚。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紅斑、丘疹,嚴重時出現滲出。需立即停用刺激物,局部涂抹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屏障。
經期需特別注意會陰部護理,建議每日用溫水清洗1-2次,避免使用堿性洗劑。選擇全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經期避免盆浴和游泳。若瘙癢持續超過3天或伴隨異常分泌物、潰瘍等癥狀,應及時到婦科就診進行白帶常規和婦科檢查。日常可適當補充乳酸菌制劑維持陰道微生態平衡,但出現癥狀時不可自行使用陰道沖洗劑以免加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