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肺炎是指出生后28天內發生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有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胎糞吸入綜合征、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類型。
1、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多因分娩過程中吸入羊水或乳汁導致。胎兒在宮內缺氧時可能出現喘息樣呼吸,導致羊水吸入。早產兒吞咽功能不完善易發生乳汁反流。這類肺炎表現為呼吸急促、口吐泡沫,需及時清理呼吸道并給予氧療。
2、感染性肺炎
感染性肺炎可由細菌或病毒經胎盤、產道或出生后接觸傳播。常見病原體包括B族鏈球菌、大腸桿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患兒會出現發熱、拒奶、呼吸窘迫等癥狀,需進行血培養和胸片檢查,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
3、胎糞吸入綜合征
胎兒宮內窘迫時排出胎糞污染羊水,吸入后引發化學性肺炎和機械性氣道阻塞。典型表現為出生后立即出現的呼吸困難、皮膚胎糞染色,嚴重者需氣管插管沖洗氣道,并給予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
4、細菌性肺炎
細菌性肺炎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引起。起病急驟,表現為高熱、咳嗽、肺部濕啰音。胸片可見斑片狀陰影,治療需根據藥敏結果選擇青霉素類或頭孢類抗生素,重癥需靜脈給藥。
5、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常見病原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癥狀相對較輕但病程遷延,表現為低熱、喘憋、咳嗽。治療以對癥支持為主,可霧化吸入干擾素,合并細菌感染時需聯用抗生素。
新生兒肺炎護理應注意保持適宜溫濕度,采用少量多次的喂養方式避免嗆咳。密切監測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定期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母乳喂養可增強免疫力,接觸患兒前后需嚴格手部消毒。出現呼吸暫停、發紺等危重癥狀時需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