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腫瘤可通過手術切除、藥物治療等方式干預,當出現激素分泌異常、腫瘤直徑超過4厘米、惡性傾向、伴隨嚴重癥狀或生長迅速時必須治療。
1、激素異常:
功能性腫瘤導致皮質醇、醛固酮或兒茶酚胺過量分泌時需干預。皮質醇增多癥表現為滿月臉、高血壓,醛固酮瘤引發低血鉀,嗜鉻細胞瘤可能誘發陣發性心悸。藥物控制可選擇米托坦、螺內酯或酚芐明,無效時需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
2、體積超標:
腫瘤直徑大于4厘米時惡變風險升至10%-15%。無功能腺瘤若持續增長可能壓迫腎臟或下腔靜脈,影像學顯示分葉狀、鈣化灶需考慮后腹腔鏡手術或機器人輔助切除術。
3、惡性特征:
CT顯示邊界不清、強化不均或PET-CT高代謝需警惕腎上腺皮質癌。伴隨體重驟降、腹痛需行根治性切除,術后聯合米托坦化療,五年生存率不足40%。
4、急性癥狀:
嗜鉻細胞瘤危象引發血壓驟升至200/120mmHg以上,伴頭痛、出汗時需靜脈輸注酚妥拉明。反復發作或藥物控制不佳者建議限期手術。
5、生長速度:
半年內體積增長超過20%或新發內分泌癥狀提示生物學行為活躍。即使無癥狀也建議每3個月復查超聲,進展迅速者需預防性切除。
日常需監測血壓、電解質,限制高鈉飲食并避免劇烈運動誘發腫瘤出血。術后患者應每年復查尿香草扁桃酸,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恢復。惡性病例需終身隨訪胸部CT,補充氫化可的松替代治療時需隨身攜帶應急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