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癇發作可能對胎兒造成缺氧、生長受限等危害,嚴重時可導致胎盤早剝或胎死宮內。子癇前期孕婦需通過血壓監測、尿蛋白檢測、胎兒監護等方式評估風險。
1、胎兒缺氧:
子癇發作時母體全身血管痙攣,子宮胎盤血流灌注減少,胎兒易出現急性或慢性缺氧。典型表現為胎心率異常,電子胎心監護可見變異減速或晚期減速。孕婦需左側臥位改善循環,必要時吸氧并緊急終止妊娠。
2、生長受限:
長期胎盤功能不足導致胎兒營養供應受限,超聲檢查顯示胎兒腹圍或股骨長低于同孕周第10百分位。孕婦需增加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雞蛋,每周進行胎兒生物物理評分監測。
3、早產風險:
約15%-20%重度子癇前期需提前分娩,早產兒面臨呼吸窘迫綜合征、腦損傷等并發癥。臨床常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硫酸鎂保護胎兒神經系統。
4、胎盤早剝:
血壓驟升可能引發胎盤基底膜血管破裂,表現為陰道流血、子宮張力增高。確診后需立即剖宮產,新生兒需轉入NICU進行呼吸支持。
5、胎死宮內:
嚴重血管病變導致胎盤大面積梗死時,胎兒可能在短時間內死亡。孕婦突發胎動消失或胎心消失需緊急超聲確認,及時清宮預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子癇前期孕婦每日需控制鈉鹽攝入低于5g,補充鈣劑600mg/d,監測體重增長。適度進行散步、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運動,睡眠時保持左側臥位。每周至少2次胎心監護,出現頭痛、視物模糊等癥狀需立即住院治療。分娩后仍需監測血壓至產后12周,警惕遲發型子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