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O型腿可通過調整坐姿、補充營養、佩戴支具、物理治療、手術矯正等方式改善。O型腿可能由維生素D缺乏、過早負重行走、遺傳因素、骨骼發育異常、外傷等因素引起。
1、調整坐姿:
避免W型跪坐姿勢,建議盤腿坐或伸直雙腿坐。長期不良坐姿可能加重膝關節內翻,日常可進行青蛙趴等拉伸運動改善髖關節靈活性。
2、補充營養:
每日保證400IU維生素D3攝入,多吃乳制品、深海魚、蛋黃等富鈣食物。嚴重缺乏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維生素D滴劑、碳酸鈣顆粒、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等補充劑。
3、佩戴支具:
適用于2-4歲中度畸形患兒,夜間穿戴膝關節矯形器6-8小時。需配合足弓墊使用,定期復查調整支具角度,避免皮膚壓傷。
4、物理治療:
進行直腿抬高、靠墻靜蹲等肌力訓練,每周3次水療改善關節活動度。脈沖磁療、低頻電刺激可促進骨骼生長板發育,需連續治療3個月以上。
5、手術矯正:
8歲以上嚴重畸形需行骨骺阻滯術或截骨矯形術。術后需石膏固定6周,配合漸進性負重訓練,可能出現切口感染、神經損傷等并發癥。
日常飲食應保證每日500ml牛奶及30分鐘戶外運動,避免過早使用學步車。睡眠時可用軟枕墊高膝關節,定期測量雙腿間距變化,若4歲后膝間距仍大于5cm需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