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損傷需根據損傷程度選擇康復方案,輕度損傷可適度鍛煉配合靜養,中重度損傷需先靜養再逐步康復訓練。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損傷類型、疼痛程度、活動受限情況、年齡及基礎疾病。
1、損傷程度:
部分厚度撕裂或炎癥期建議靜養2-4周,配合冰敷和消炎鎮痛處理。全層撕裂或合并肩關節不穩時需制動,部分患者需手術修復后才能開始康復鍛煉。通過核磁共振檢查可明確肌腱斷裂范圍,決定后續治療方案。
2、疼痛程度:
急性期靜息痛評分超過4分滿分10分時應暫停鍛煉。疼痛緩解至2分以下時可開始被動關節活動訓練,如鐘擺運動。使用疼痛作為鍛煉強度的指標,避免引發炎癥反應加重。
3、活動受限:
肩關節外展角度不足90度時以靜養為主,可進行Codman懸吊訓練。活動度改善后逐步加入彈力帶內旋/外旋訓練,重點強化岡上肌和肩胛下肌。避免過早進行過頭頂動作練習。
4、年齡因素:
年輕患者組織修復能力強,傷后6周可系統化康復鍛煉。60歲以上患者需延長靜養期至8-12周,重點關注肩周肌肉萎縮預防。骨質疏松患者鍛煉時應控制阻力強度。
5、基礎疾病:
合并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時,靜養期需延長20%-30%。這類患者鍛煉需配合物理治療師指導,采用等長收縮訓練為主,避免肌腱二次損傷。
康復期間建議保持每日蛋白質攝入1.2-1.5g/kg體重促進肌腱修復,補充維生素C和鋅元素。疼痛緩解后可嘗試水中運動減少關節負荷,如肩部劃水動作。睡眠時用枕頭支撐患側手臂保持肩關節中立位,避免側臥壓迫損傷部位。定期復查超聲評估肌腱愈合情況,切忌自行加大訓練強度。若6周后活動度無改善或出現夜間痛加重,需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