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陽性通常提示當前或既往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定植于胃黏膜的革蘭陰性桿菌,其抗體陽性可能由現癥感染、既往感染未清除或抗體延遲消退等原因引起。
現癥感染是最常見的情況。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可引發慢性活動性胃炎,約15%-20%感染者可能發展為消化性潰瘍,表現為上腹痛、反酸等癥狀。感染還與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胃癌等疾病相關。抗體檢測無法區分現癥與既往感染,需結合碳13/14呼氣試驗或糞便抗原檢測確認。
既往感染未完全清除時,即使細菌已被殺滅,血清抗體仍可能持續陽性6-12個月。部分患者治療后未復查,誤認為抗體轉陰即代表根除成功,實際抗體消退存在延遲現象。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現假陽性結果。
建議抗體陽性者進一步行呼氣試驗確認現癥感染。確診后可采用含鉍劑四聯療法,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枸櫞酸鉍鉀。治療期間需規范用藥,避免耐藥性產生。
根除治療結束4周后應復查確認療效。日常注意分餐制、避免生食,家庭成員建議同步篩查。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者若合并感染,潰瘍風險顯著增加,需優先根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