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缺鋅可能由母乳鋅含量不足、輔食添加不當、腸道吸收障礙、早產或低出生體重、遺傳代謝疾病等原因引起。
1、母乳鋅含量不足:
母乳是嬰兒早期主要鋅來源,若母親飲食中鋅攝入不足或存在慢性營養不良,會導致母乳鋅濃度降低。哺乳期女性每日鋅需求量為12毫克,需通過紅肉、貝類、堅果等食物補充。長期純母乳喂養且未及時添加富鋅輔食的嬰兒更易出現缺乏。
2、輔食添加不當:
6月齡后未及時引入富鋅輔食是常見誘因。嬰兒米粉、肉類泥等強化食品中鋅生物利用率較低,未添加動物性輔食如肝泥、蛋黃等更易導致缺乏。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會抑制鋅吸收,單一谷物類輔食占比過高時風險增加。
3、腸道吸收障礙:
慢性腹瀉、乳糜瀉等腸道疾病會影響鋅的吸收利用。遷延性腹瀉導致鋅從腸道大量丟失,每日鋅損失量可達常規需求的2-3倍。炎癥性腸病患兒常伴有血清鋅水平下降,需監測血鋅指標。
4、早產或低出生體重:
早產兒肝臟鋅儲備不足,出生時體內鋅總量僅約60毫克足月兒約250毫克。追趕性生長階段鋅需求激增,但腸道吸收功能未成熟。低出生體重兒出生后前3個月每日需補充2毫克鋅元素。
5、遺傳代謝疾病:
腸病性肢端皮炎等罕見遺傳病會導致鋅轉運蛋白缺陷,表現為頑固性鋅缺乏。這類患兒多在斷奶后出現特征性皮疹、腹瀉、脫發三聯征,需終身補鋅治療,常規劑量可達每日1-2毫克/公斤。
預防嬰兒缺鋅需從孕期營養管理開始,哺乳期母親應保證每日攝入牡蠣、牛肉等富鋅食物。6月齡后逐步添加肝泥、蛋黃等動物性輔食,早產兒需在醫生指導下預防性補充鋅劑。出現生長遲緩、反復感染、味覺減退等癥狀時,建議檢測血清鋅濃度,確診后按醫囑補充葡萄糖酸鋅等制劑,同時注意維生素A、鐵等協同營養素的均衡攝入。避免給嬰兒長期食用植酸含量高的未發酵谷物食品,烹飪時可適當浸泡或發芽處理以減少植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