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產期心肌病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這種疾病會導致孕婦心臟功能下降,可能引發胎兒供血不足、生長發育受限等問題。
圍產期心肌病屬于妊娠期特有的心臟病,多發生在妊娠晚期至產后5個月內。心臟收縮功能減退會導致血液循環障礙,胎盤供血不足可能影響胎兒獲取氧氣和營養。胎兒可能出現體重偏低、胎動減少等情況,嚴重時可能引發早產或胎兒窘迫。
孕婦出現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癥狀時需警惕。診斷主要依靠超聲心動圖檢查,可見左心室擴大、射血分數降低等表現。治療需在心血管科和產科共同監護下進行,必要時使用利尿劑減輕心臟負荷,嚴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藥物。
孕期管理需要嚴格控制液體攝入量,每日監測體重變化。建議采取左側臥位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飲食需低鹽、高蛋白,限制每日鈉鹽攝入在3克以內。每周進行胎心監護和超聲檢查,密切觀察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分娩方式需根據孕婦心功能狀況決定,心功能Ⅲ-Ⅳ級者建議剖宮產。
產后需繼續監測心功能變化,部分患者心臟功能可在6-12個月內逐漸恢復。哺乳期用藥需特別注意藥物對嬰兒的影響,必要時采用人工喂養。建議產后避免短期內再次妊娠,至少間隔2-3年并經心血管評估后再考慮生育計劃。